同事的雨伞掉了一个小螺丝,要拿去修。我说:“现在哪里还有修伞的啊,买一把新的也用不了多少钱。”她摆摆手:“这样丢掉有点可惜,我很喜欢这把伞。”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她去了单位附近的一个修车摊。没想到,隔天伞就修好了。她笑着告诉我:“别说伞了,我有把扇子也被师傅修好了,还有我的鞋跟坏了同样被修好。”
单位不远处的路口,长年摆着一个自行车修车摊。摊子不大,只据一角。修车师傅是个中年男人,南方口音,性格随和,笑容灿烂。除了自行车他还能修理各种小物件,配钥匙等,但凡生活中的零碎活,在他一双巧手下都不是问题。
如今,修补的活计很少见了,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的日子似乎一去不返。记得儿时,家里有一只铝盆,母亲洗菜、洗碗都用它。那天,我偶然发现,银灰色的盆底有好几处大小不一的黑点,好奇之下问母亲,母亲说盆漏水了,请补锅匠修补的。后来我发现,家中的搪瓷缸子、铁碗等物件下面也有补过的痕迹。岁月流逝,母亲始终“修修补补”,连衣裙破旧了,就改成半身裙,然后又改成围裙,最后还要变为抹布。不是买不起新的,勤俭节约是母亲的生活方式,她总是笑着说:“习惯了。”修旧如新给她带来了成就感。
年幼的我便知道,衣服破了可以缝补,器物破损也可以修补。用勤劳的双手,智慧的心灵,赋予旧物件重新焕发光彩的机会,这难道不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?
近年来,以修复陶瓷、紫砂器物为主的大漆修复工艺日渐流行。无论是首都北京,还是古都西安,或是古城大理,传授大漆修复技艺或开展大漆修复的工坊层出不穷,且学习者以年轻人居多,给这门老手艺增添了新鲜能量。秦岭是中国生漆即大漆的主要原产地,也是中国漆艺发源地之一,大漆修复工艺在陕西流传已久,破碎的陶瓷、断裂的木琴、木制家具等都可用大漆进行粘接修复。
修补的残损物件中很多是日常用的紫砂壶、普通的竹盒或茶盘,这些平常器物,因为主人长久的使用便有了温度。修复,是一份对器物的怜惜,是一种补偿的耐心,如果能够自己动手,那么每一次修补都将是一种温度的叠加,倾注其中的是对物件的珍视、对情谊的尊重。
其实大漆修复和做人一样,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、会受伤,然而正是这些伤痕塑造了现在的你,要知道,修修补补才是人生常态,不畏磨难才能勇往直前。一个物件也是如此,难免磕磕碰碰,破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“买新的”,而是修理补缀,面对修补过后的缺陷也不刻意掩饰,对不完美事物的接纳与宽容是一种智慧。
在物质日益富足的当下,有的人逐渐忘记修补的概念,需求转为欲求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有的人习惯一切都匆匆、草率,物件一旦破损,大多遭到丢弃。与之相比,当你静下心来,摒弃杂念,认真端详,细细摩挲,专注于修缮一件破损器物,让其重获生机,你难道不是在修补自己的心?(小文)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