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中国成立后,外公任省长16年,我们却谁也没沾过他的光。”近日,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的长外孙邵宪康对记者说。
邵式平(1900年1月-1965年3月),江西省弋阳县邵家坂人,是弋横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,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。苏区时期他和方志敏一起创办了赣东北军政学校。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过陕北大学教务长、抗大二分校副校长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干部实行供给制,政府工作人员每月只能领到很少的生活补助金作为零用钱。邵式平的零用钱统一由工作人员保管,除必要的开支外,结余部分基本用于贴补身边工作人员的不时之需和省政府建设等。
“外公一双皮鞋穿了多年,到处开裂,掉皮褪色,工作人员要换双新的,他说什么也不肯。他笑着说,皮鞋开口好啊,穿着凉快。外婆实在看不下去,就做主买来了,事后被他一顿批评,并责令将皮鞋退回去。”邵宪康说,不仅如此,平时有老领导、老战友来南昌,外公总是在家里炒几个家常菜待客,从不去单位食堂,也不用公款大吃大喝。有一次,某县送他一箱鲜桃,他让工作人员退了回去,还严肃地说:“今后谁也不许拿公家的东西给私人送礼!”
说到这,邵宪康深有感触地说:“外公对我们一直要求很严格,‘廉正官德为人民,清白家风传子弟’,他倡导的好家风好家教我们一直秉承。”
记者了解到,邵式平和妻子先后生育过二男三女,新中国成立后只找回长女邵佳玲(邵宪康的母亲)。邵佳玲参加工作时,邵式平曾语重心长地对她说:“你是省长的女儿,但你也是一名普通党员的女儿,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靠个人努力,可别指望我能帮你。”
邵佳玲谨记父亲教诲,在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了四十年,多次受到上级表彰,直至退休也没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过分要求。
为了使邵佳玲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,邵式平和老伴把四个孙辈接到身边抚养。“外公从不溺爱我们。”邵宪康骄傲地说,“他不许我们坐他的小车,不准告诉别人我们是省长的后代,更不许我们搞特殊化。有次,我弟弟法健从幼儿园带回一件玩具,外公见了忙问,你这玩具是哪来的呀?弟弟告诉他,是刘妈妈(幼儿园负责人)让他带回来玩的。于是,外公把弟弟抱到腿上耐心地说,幼儿园的玩具是公家的,公家的东西不能带回家。弟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第二天,他就高高兴兴地把玩具还回去了。”
“爱之愈深,责之愈切。”邵宪康清楚地记得,小时候谁要是把饭粒掉在桌上,外公外婆就会用筷子敲谁的脑袋,要他把饭捡起来吃掉,剩菜剩饭也不行。“有个冬天早上,我和姐姐都带了馒头上学校,哪知馒头硬得实在吃不下,我们便把皮剥下来扔了。”邵宪康说起这件事,心中充满惭愧,“当天晚上,外公知道了这事,把我们俩从床上拎起来打了一顿‘板子’”。
三年困难时期,邵式平规定家里不能吃肉,菜以茄子、南瓜为主。“小弟弟因吃厌了南瓜,有次偷偷将南瓜倒在了沙发下面。外公知道后,不因年幼而袒护他,一样进行了责罚。”邵宪康感慨地说,外公的严格要求,影响他们一生。
1962年,邵式平积劳成疾。他在病榻上写下“俯仰不愧天与地,此出阳关任褒贬”的诗句。“外公倡导的清廉家风,打小就影响着我,任岁月流转,却历久弥新,我也会继续把这一宝贵财富传下去。”(记者 李伟 通讯员 邵爱军)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